“2008年从原有PC业务全面转型企业ICT市场之后,江苏同步很快便与当时主流的国际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但一番摸爬滚打之后,我们还是对华为印象最好。除‘客户第一’的观念与我们相同之外,华为阳光廉洁、重视伙伴的理念也让双方的合作能够行稳致远。”
蒋红军是江苏同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历证了公司成长、发展、转型和再发展的整个过程。从最开始的PC批发零售,到如今常州地区企业级ICT市场的第一梯队,江苏同步的故事既是坚持奋斗、创业创新的代表,也是无数IT人跨领域、跨周期实践价值的真实写照。
江苏同步与华为,从一到亿
与当时多数IT市场创业者一样,1998年成立的江苏同步起初扎根于PC产品的代理和销售业务。伴随PC市场竞争进入红海,江苏同步也在2005年开始涉足toB类业务,原有的PC业务占比逐渐降低。
彼时常州经济发展迅猛,ICT市场也未算“拥挤”,江苏同步很快便与一众国际大牌建立了代理合作关系,转型也算顺风顺水。但在与这些老牌劲旅的合作中,很多随意修改提货价、压缩伙伴利润空间的行为也让蒋红军不敢苟同。经历了PC市场变迁的蒋红军清楚地知道,如此“搬箱子”,不仅红利期非常有限,发展天花板也很低。因此,拓展合作对象的工作,江苏同步一直没有松懈。
谈起初识华为的过程,蒋红军如数家珍:“我们与华为的初次合作发生在2010年。彼时常州某客户正好需要有别于传统国际大厂的其他存储设备,华为与赛门铁克联合成立的华赛正好能满足需求。虽然需求只有1台,但正是这笔‘小单’让江苏同步与华为建立了联系。而通过后续的接触我们也发现,华为的理念和行事风格与之前的所谓劲旅非常不同,不仅坚持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作风廉洁,更能让作为伙伴的我们体会到尊重。”
如今,经过十几年合作积累,华为已成为江苏同步的最主要合作伙伴,即便受疫情影响,营收也连续多年突破亿元。
14年携手共进,细品合作中的变与不变
从一台存储的小单到每年过亿的营业额,江苏同步与华为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手也越握越紧。在14年的合作历程中,江苏同步作为华为在常州唯一的金牌合作伙伴,其中变与不变,蒋红军都看在眼里。
01、守正,始终如一
“不拿客户和伙伴一包烟、一袋茶;开始申请到什么价格,最终拿货就是什么价格;更重要的是,华为和江苏同步一样,会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不追求暴利,而是以一个公平、合理、公正的利润来实现与客户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是华为给蒋红军的第一印象,也是华为在合作中留给江苏同步的一贯印象。“合作十多年,华为的业务人员也多有变动,但这些核心理念和行事风格始终未变。”
坚持守正当然能够获得优秀的口碑,但在瞬息万变的ICT市场,求新求变同样是实现生存和发展的主旋律。
02、用技术和服务实践发展
在谈及与华为合作多年间的业务变迁时,蒋红军则将时间线拉回到了2014年:“当时,华为相关产品和方案已经成为江苏同步的主力业务。而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华为开始在政企业务领域发力。为了提升伙伴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华为也将认证工程师数量与金银牌认证进行强绑定;华为每一到两周就会有一场技术培训会,新产品、新技术的讲解推荐也非常密集。”
“在华为的要求和推动下,江苏同步很快便拥有了常州地区首屈一指的华为产品技术服务能力,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而这些幕后成本的投入也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简单‘搬箱子’,而是更多的进入规划咨询和服务领域。”
例如在2017年常州市某区的城市安防项目中,江苏同步自有团队就与华为原厂专家合作落地了当时全球首个视频云项目。双方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存储、网络、服务器等设备的部署和视频云及大数据平台的搭建。项目不仅在技术层面领先行业,更获得了优异的客户口碑。之后,江苏同步也顺利承接了项目升级扩容和后续维保工作,真正实现了与客户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对江苏同步技术能力和项目开拓性创新的认可,华为还给予了江苏同步激励奖金。
从“必须培训”到“我要培训”,尝到甜头的江苏同步早已在“参加培训-积累技术-提供服务-获得受益”的发展路径上驾轻就熟。现在,江苏同步已有过半数员工完成了华为各产品线的技术培训并通过了对应的资格认证。
03、建多维支撑,开沟通渠道,创实在收益
“除通过培训提升伙伴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之外,华为也在逐年增加客户经理的数量,增加与伙伴沟通的便利程度,第一时间了解伙伴和项目的需求。同时,华为也会在涉及伙伴项目服务的过程中拉通华为自有专家、总代售前和技术人员等众多资源,用快速组建、快速响应的虚拟团队来补强伙伴能力。而在遇到项目金额大或者回款慢等情况时,华为也会联合总代及金融机构为伙伴给予供应链金融支持,帮助伙伴减轻压力。此外,在拓展客户过程中,华为也会开放展馆和方案中心等资源,让客户对伙伴和华为更有信心……”在谈及华为能够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时,蒋红军也进入了滔滔不绝的状态。
有了伙伴自身能力的增长与多维度资源的高效匹配支撑,在面对商机和项目时伙伴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客户也能收获更优质的数字化服务。
另一方面,对于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华为也秉持开放态度;对此,蒋红军表示:“在遭遇竞争或技术挑战时,我们可以随时跟华为常州办进行沟通。如果权限不足,我们也可以直接联系江苏政企的相关领导。总之,一切都以服务客户需求为先。”
客户有变、需求有变、华为提供的支持和助力也在随之而变;但双方合作过程中的变与不变都不离其宗:以客户为先。或许也只有如此,分属不同公司、不同产业生态位的一群人才能创新应变、长久合作。
抓住新机遇,江苏同步与华为的故事仍在继续
如果说成长和奖章属于过去,那么摆在江苏同步面前的还有更多新机遇。“如今,越来越多客户开始重视ICT架构的安全和韧性,并且伴随常州迈过GDP万亿门槛,政企用户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也开始冒头。这既是华为的机会,也是我们的机会。过去几年中,我们部署的鲲鹏和昇腾系统价值已经超过亿元,而通过技术、经验和客户口碑的积累,江苏同步也在新趋势中处在先发优势地位。”谈及未来,蒋红军依旧信心满满。
在不变的初心和有传承、有变化的体系支撑之下,江苏同步与华为的故事显然还将继续。而乘着新时代的大潮,双方也将携手航向更宽广的数智未来。